天台立县1800 多年,因“顶对三辰,上应台宿” 而得名,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享誉中外。县域面积 1426 平方公里,地貌特征八山半水分半田,总人口 60 余万,下辖 7 镇 5 乡 3 街道。
天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县域旅游竞争百强县、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儒、释、道三教和谐共栖, 独特的地形地貌、神秀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三者兼容。
天台县位于浙江省东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境内上三高速公路、杭绍台高速公路两条高速公路全线贯通。甬金衢上高速公路天台段、宁海 - 天台 - 临海高速公路项目谋划中,项目完成建设后,将与上三高速公路、杭绍台高速公路形成两纵两横的高速路网。
从天台出发,1.5 小时可到达杭州萧山机场、台州路桥机场和海门港;2 小时内可到达杭州、宁波、温州、金华等省内主要大中城市;3 小时可到达上海。目前杭绍台高速铁路已开工建设,预计 2021 年底全线通车,届时天台至杭州仅需 40 分钟,到达上海仅需 70 分钟。金台城际铁路目前预可研报告已取得鉴定中心评审意见,全长 170 公里,速度 350 千米/ 小时, 计划“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
2020 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强烈冲击下,2020 年天台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01.7 亿元,同比增长 3.6%; 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 34.3 亿元和 20.4亿元; 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0746 元和26370 元,同比增长3.6% 和 7.0%,交出了一份亮丽的高分报表。
天台是山水神秀、生态宜人的江南福地。全县森林覆盖率达 70%,空气质量优良率达 99.7%、常年居全省前十,是中国氧吧城市,境内千年古刹国清寺、百丈仙谷大琼台、石梁飞瀑、华顶云海等名胜众多,有铁皮石斛、乌药、黄精三株仙草。
天台是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浙东名邑。享有佛教天台宗发源地、道教南宗创立地、活佛济公出生地、诗僧寒山隐居地、霞客游记开篇地、唐诗之路目的地、五百罗汉应化地、刘阮桃源遇仙地、羲之书法悟道地、和合文化发祥地“十地”之美誉。天台山是《全唐诗》表现最集中的“中华第一诗山”,300 多位唐朝诗人心驰神往、纷至沓来,留下 1300 多篇诗作,成就了“一座天台山、半部全唐诗”的千古佳话。
天台宗创立于陈隋之际 , 是中国佛教第一个宗派 , 是八大宗中唯一一个以地名命名的佛教宗派 , 因创始人智者大师常住天台山修炼得道而得名 , 天台宗的创立 , 意味着佛教中国化过程的初步完成, 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佛教的诞生, 宗风远播日本、朝鲜半岛和东南亚等地 , 千百年来天台山一直成为天台宗信徒的朝圣之地。
道教南宗, 由天台本地人士张伯端创始于北宋, 其宗旨是性命双修, 也就是炼内丹, 调理内心, 他继承了中国传统隐逸仙学, 隐居山林清修, 代表作《悟真篇》, 专言内丹。雍正十年(1733 年), 敕封张伯端为“紫阳真人”, 道教一度重兴。现重修桐柏宫, 建设“浙江道教南宗学院”, 天台山道教再迎兴盛时代。
济公(1148 年- 1209 年), 俗名李修缘,南宋高僧,天台县永宁村人。初在国清寺出家,后居杭州灵隐寺、净慈寺。他破帽破扇破鞋垢纳衣,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举止似痴若狂。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杨歧派第六祖,撰有《镌峰语录》10 卷。其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好打不平的形象妇孺皆知。
寒山子 , 唐代首都长安人 , 出身于官宦人家 , 多次投考不第 ,30 岁后隐居浙江天台山 , 是中国唐代少有的几位隐逸诗人、白话诗人之一。在民间传说中 , 寒山隐居天台寒岩 , 饥饿之时 , 就到国清寺来“化缘”, 在寺内当厨师的拾得便将残羹剩饭送给寒山食用。二人惺惺相惜 , 志趣相投 , 平日纵谈禅机佛理 , 颇为投合 , 后人将他们的诗歌偈语编为《寒山子诗集》并奉为经典。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三游天台山,并把《游天台山日记》赫然置于《徐霞客游记》的篇首。2011 年 3 月 30 日,国务院确定徐霞客第一次赴天台山旅游的纪念日——即每年的 5 月 19 日为“中国旅游日”,也就有了“中国旅游日,首游天台山”的说法。
浙东唐诗之路起自杭州 , 途经绍兴 , 终于剡溪发源地天台山。著名诗人李白有诗 :“龙楼凤阙不肯住 , 飞腾直欲天台去”,其诗作《梦游天姥吟留别》被列入中学课本。据统计 , 唐时的 400 多位诗人留下 1500 多首歌咏天台山的诗句。天台山的宗教文化 , 绍兴的诗书风雅文化和杭州新安的诗画文化成为古代浙江文化典型的区域文化特征。
所谓和合的和,指和谐、和平、祥和;合指结合、融合、合作。在天台,许多地方都能看到这样一幅画像——两个憨态可掬的童子,一人手捧礼盒,一人肩扛荷花,他们就是传说中的“和合二仙”——寒山与拾得,已成为中华“和合文化”的象征。
公元1015 年,国清寺建成敬奉丰干、寒山、拾得的三贤堂。明清年间,儒释道均推崇寒山、拾得,佛教称他们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的化身,即“和合佛”,道教称他们为“和合二仙”。清雍正十一年,雍正皇帝勅封寒山为“妙觉普度和圣寒山大士”,拾得为“圆觉慈度合圣拾得大士”,合之为“和合二圣”。
千百年来,和合文化不仅仅影响着天台人,“和合文化”还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全世界的奇人异士,或漂洋过海、或爬山涉水,前来探索、前来感悟。随着时间的洗礼,“和合文化”历久弥新,焕发出了别样魅力。
天台县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产业丰富、特色鲜明,逐步形成了“大健康、大车配、大旅游+优特新”产业体系。天台县实施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聚力拓空间、搭平台, 加快培育机电、橡塑、生物医药、产业用布、汽车用品、食品饮料等六大支柱产业集群。
目前,全县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93 家,其中上 50 亿元企业 1 家,上 10 亿元企业 4 家,上亿元企业 50 家,上市企业 9 家(银轮股份、永贵电器、天成自控、天铁股份、圣达生物、祥和实业、万胜智能、奥锐特、大自然),新三板企业 2 家(三星股份、环台精密)。